高一化学上册教材5篇

点击数:515 | 发布时间:2024-12-03 | 来源:www.abbvb.com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依据我们的条件,与高中阶段学科常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与考查的常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征,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技巧。智学网整理了《高一化学上册教材5篇》欢迎阅读!

    1.高一化学上册教材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节化学课,旨在引导学生满怀信心的认识高中化学,激起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从两个小实验入手,让学生领会高中化学的学习仍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领会到初中到高中的学习思路和办法的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学习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办法的不同。

    2、让学生知道高中化学学习内容。

    3、让学生知道高中化学学习技巧。

    教学内容:

    1、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2、高中化学课程设置。

    3、学习高中化学的办法。

    教学办法:

    实验、多媒体辅助。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教师自我介绍。

    通过一个小魔术“白纸变字”引入教师的自我介绍(师生一同完成)。

    第二环节: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

    抽两名学生演示(初高中对比实验)。

    实验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加入约3—5滴酚酞试液,振荡后再察看。

    实验2: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碘水,再加入约2mlCCl4溶液,振荡后察看。

    学生察看得出:两支试管的溶液中均出现了红色。

    教师解说:以上两个小实验均产生红色,但产生是什么原因不同。由此,大家上高中后必须要掌握不只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而且更要紧的是大家还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

    2.高一化学上册教材


    1、常识与技能

    (1)知道容易见到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的状况。

    (2)知道几种容易见到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办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办法获得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办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擅长合作、勤于考虑的科学精神。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的状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在日常,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用什么较简单的办法区别酸和碱呢?

    请同学们做教程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程P51内容,总结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哪些规律?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什么可能是酸溶液,什么可能是碱溶液。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办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3.高一化学上册教材

    1、教程剖析

    《开发借助金属矿物和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学二第四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和领会化学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借助中的意义和用途,讲解化学与可持续进步的要紧关系,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因此,教学要围绕这一教学目的展开。

    本节教学重点:知道化学办法在金属矿物开发及海水资源开发中有哪些用途。

    本节教学难题:学生在学会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知道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办法。

    2、教学目的

    常识与技能:

    1.以金属矿物的开发借助为例,认识化学办法在达成物质间转化中有哪些用途,领会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程度。

    2.知道海水资源开发和借助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有哪些用途。

    过程与办法:

    1.通过金属的存在与冶炼的学习,使同学们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通过海水资源的开发借助的学习,使学生领会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是化学学习的要紧方法,并在此学习中领会化学实验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重要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和合理开发意识。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通过联系常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

    3、教学重点难题

    重点:知道化学办法在金属矿物开发及海水资源开发中有哪些用途。

    难题:学生在学会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基础上,知道适用于不同金属的冶炼办法。

    4、学情剖析

    学生已有些常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的学生化学实验基础都不好,所以解说时需要详细。对于铝热实验是初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严格注意实验安全。

    5、教学办法

    1.实验法:铝热反应

    2.学案导学:给学生发预习导学案

    3.新讲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的→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深思总结、当堂测试→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6、课前筹备

    1.学生的学习筹备:预习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筹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筹备好实验用具

    4.高一化学上册教材


    1、对教程的剖析

    1、教程的地位和用途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常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化学奠定基础。

    2、教程内容的剖析

    教程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常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定义,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点:

    ①离子键;

    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学生状况剖析

    本节教程涉及的化学基本定义较多,内容抽象。依据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虽具备肯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同意感性认识。

    3、教学目的的确立

    依据学生的实质状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意思,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的:常识与技能

    1.学会离子键的定义。

    2.学会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办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学会由个别到普通的研究问题的办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起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剖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革新的精神。

    4、教学重难题剖析

    依据常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题。

    教学难题

    ①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定义。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题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教法与学法剖析

    依据教程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概括法,提问引导法来推行教学。

    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技巧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6、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定义→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征→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深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5.高一化学上册教材


    教学目的

    1、常识目的:初步认识容易见到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借助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的: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剖析的练习,培养学生察看能力、探究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交流协作能力。可以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一些与平时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的: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起学生学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掌握与其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题

    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剖析

    本课题常识贴近生活,是学生非常有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初三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办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拥有了肯定的元素化合物常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常识和办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训练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常识。

    教学办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筹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__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大家在日常常常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类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大家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什么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察看上述化学反应可知:一般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目前大家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有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

    联系生活,从学生熟知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有关常识。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可以反应:以金、银为代表。回忆、记录、巩固有关常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

    1、复习、巩固有关常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有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大家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听讲知道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办法。

    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不是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源于己的假设,设计实验策略,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策略。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察看现象。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其他人有益的建议,让不一样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什么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什么金属不可以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考虑、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可以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何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在第五单元大家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培养学生有关常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刚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刚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源于己的假设,设计实验策略,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策略。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__银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讨论、交流并达成协议。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常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金属活动顺序

    为何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地方与它的活动性有哪些关系?坐落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坐落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察看、记忆。

    考虑、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大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剖析、总结、总结常识的能力。

    刚刚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些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类化学反应的种类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种类相同吗?假如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剖析,这类反应有哪些特征?考虑、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征和规律。理解、学会置换反应的应特征和规律。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见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何不可以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何不可以用来长期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买家,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办法帮他辨别这枚银元的真伪。训练、巩固。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讲解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领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概括本课题。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成。培养学生对常识的总结、总结能力。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